在中美貿易戰之際,產業認識討論最多的是中國大陸能否憑借壓倒性的資本實力成功培育出半導體產業?還是美國加強壓力抑制住中國大陸?記者與多位臺灣工程師討論后發現,不少觀點預測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將崛起。
技術向資本集中就是半導體的歷史,正如當下的大陸」,一位奔走于兩岸企業之間的40多歲臺灣半導體技術人員這樣說,「對于美國的半導體設備廠商來說,大陸企業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客戶。美國為了讓貿易談判對自己有利,暫時向大陸施壓,并非真的想摧毀大陸的半導體產業」。
中興通訊(ZTE)2018年一度無法從美國采購半導體,經營陷入困境。美國政府于2018年10月限制本國企業向負責福建的晉華集成電路(JHICC)提供技術。川普政府正在加強批評中國企業從美國企業竊取技術。
對于美國的攻勢,中國不僅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決心要自主培育半導體產業。很多臺灣的技術人員都表示「多次接到來自大陸的邀請,開出了目前2~3倍的薪資」。
因大陸施壓而陷入困境的“蔡英文政府”通過接近美國來尋求活路,在對華制裁方面也顯示出與美國合作的姿態。據業內相關人士透露,似乎臺灣的聯華電子(UMC)2018年停止向晉華集成電路提供技術合作,就是受到了臺灣當局的指示。2019年1月臺灣的公共研究機構也禁止使用華為技術的設備。
但是,對于臺灣當局上述的對大陸政策,臺灣企業出現了批評聲。因為臺灣企業不希望與擁有巨大購買力的大陸為敵。
2018年11月,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測企業日月光投資(ASEH)的董事林文伯在當地紙媒上發文批評當局,表示臺灣不應幫外人打自己小孩。
依賴大陸客戶的不僅只有日月光投資一家企業。臺積電(TSMC)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的大陸銷售額比例達17%,1年時間內提高了6個百分點。在蘋果手機需求減速的背景下,大陸客戶作為新的增長原動力,存在感不斷提升。
2019年1月,臺積電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表示,臺積電是為一切客戶服務的代工企業,顯示出今后也將重視大陸客戶的姿態。
但是,對大陸企業的依賴程度越高,因意外政策蒙受損失的風險就越大。臺灣企業該如何處理收益貢獻度和風險同時提高的大陸業務呢?這不僅對臺灣企業,對日本的設備廠商來說也是一個重要問題。